当前位置:主页 > 百科问答 >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

时间:2023-05-16 21:25:46 点击量:5617 作者:宏英资

“阳春白雪”是古代琴曲,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创作,也有说是齐国刘涓子所作。唐代显庆二年(657),吕才曾依照琴中旧曲为“阳春白雪”配歌词。   “下里巴人”指的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以下是对"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什么

“阳春白雪”是古代琴曲,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创作,也有说是齐国刘涓子所作。唐代显庆二年(657),吕才曾依照琴中旧曲为“阳春白雪”配歌词。  

“下里巴人”指的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指乡里、乡村,“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下里》、《巴人》是当时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因此会唱的人很多。而《阳春》《白雪》是相对高雅的音乐,会唱的人就很少。

后世的人就以此为典故,用“阳春白雪”来泛指高深的或高雅不俗的文学艺术或音乐,用“下里巴人”来代表通俗的大众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并且二者时常对举。此外《阳春白雪》也用来指代琵琶古曲,又称《阳春古曲》。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什么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都是指一种文艺作品。“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

在中学课文中,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是***的,现实生活里常被用来作为各类艺术作品的描述,但仍有不少人和小编一样,不明白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下面为大家科普下。

详细内容

01

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汉语成语,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较高雅的歌曲,后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2

下里巴人,汉语成语,意思是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自《对楚王问》。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3

成语用法“下里巴人”示例谭、娄纯正儒者,那得动意于下里巴人。——清· 李绿园《歧路灯》;“阳春白雪”示例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乐曲。

1、阳春白雪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

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下里巴人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最初指的是什么

阳春白雪指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的一首曲子。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阳春白雪,读音yáng chūn bái xuě。《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 《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下里巴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xià lǐ bā rén,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所作。***古琴曲。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亦指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

语出【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第二》:“辞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陵采薇,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也。 ”李周翰注:“《阳春》、《白雪》,高曲名也。”后因用以泛指高雅的曲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二:“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