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探索 > 地球周长多少千米(地球的周长是多少)

地球周长多少千米(地球的周长是多少)

时间:2023-05-15 08:25:22 点击量:7475 作者:粟明钰

地球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以下是对"地球周长多少千米"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地球的周长是多少

地球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形成

地球历史非常久远。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测量结果,太阳系大约在65±0.08亿年前形成, 而原生地球大约形成于65±0.04亿年前。从理论上讲,太阳的形成始于65亿年前一片巨大氢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坍缩的质量大多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

其余部分一边旋转一边摊平,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其他太阳系小天体。星云假说主张,形成地球的微行星起源于吸积坍缩后剩下的由气体、冰粒、尘埃形成的直径为一至十千米的块状物。这些物质经过1000至2000万年的生长,最终形成原生地球。 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浆组成的“海洋”。

地球的周长有多少米

40076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名称来源

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神”、“众神之母”的意思。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地球周长多少公里

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千米(9300万英里),每365.2564平太阳日(365日6时9分10秒)转一圈,称为一恒星年。地球(英文名:Earth)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1天文单位)。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结构: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表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宇宙中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新研究发现每年有5000多吨外星尘埃落在地球上。名称来源:地球的英文名Earth源自中古英语,其历史可追溯到古英语(时常作“eor_e”),在日耳曼语族诸语中都有同源词,其原始日耳曼语词根构拟为“er_ō”。拉丁文称之为“Terra”,为古罗马神话中大地女神忒亚之名。希腊文中则称之为“Γα_α”(Gaia),这个名称是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的名字。

地球周长

地球在赤道处的周长为40076千米。地球并非一个规则的正球体,地球赤道半经比两极半经要长一点,平均半经为6371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体积约为10832亿平方千米。

地球周长

地球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排在第三位,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有生命的天体。

地球距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起源于太阳系原始星云,在原始星云中的大部分物质形成太阳后,剩下的物质构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大部分天体。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非常合适,即没有像水星金星那样太近使水与空气被加热剥离,也没有像木星土星那样远使水被冻结。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