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勤学好问 >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哪些(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分别是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哪些(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分别是什么)

时间:2023-05-13 19:25:15 点击量:7741 作者:粟明钰

01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以下是对"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哪些"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哪些

01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02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所以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03 三吏反映的是新安、石壕、潼关三地征兵的景象,《新安吏》中讲述的是官吏征收18到22岁的年轻男子,入伍,虽然描绘的是悲惨的征兵事件,但含有几分积极的心态。而《潼关吏》中则讲述的官兵抓丁,诗人借宿的这家家中三个儿子已经入伍了,可是还是要来征兵,老婆为了保护老翁,就被抓走了。《潼关吏》中则描述了潼关守军的坚韧不拔、英勇沉着。

04 三别是关于老百姓在征兵时的三种分别现象,《新婚别》讲的是新婚的妻子送走丈夫,《垂老别》是老翁家中儿孙全部牺牲了,老翁走上战场和妻子诀别。《无家别》讲的是没有家人的退伍军人再一次被征兵入伍,而他这次却无家可别、无亲可念。

05 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

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分别是什么

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如下:

三吏三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代表作品。

作品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此时诗人被贬,离开洛阳,途经新安、潼关、石壕,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引起了诗人感情上强烈的震动;于是实录所见所闻,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杜甫简介:

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京兆(长安)杜陵。杜陵在长安城东南,古为杜伯国,汉宣帝在此筑陵,才改名杜陵,在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称少陵,为汉许皇后葬处。杜甫在诗中常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亦称杜甫为杜少陵,杜甫草堂就又被称为“少陵草堂”。

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入蜀,在这里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并写诗240余首,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吏三别诗中真实地描写了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在战乱、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动荡时期所受的痛苦和灾难,生动地展现出平民凄惨的生活悲剧。

杜甫目睹了这些人的苦难生活,对这些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同时对官吏迫害、奴役平民感到深恶痛绝。但他拥护王朝的平定叛乱,希望人民忍受苦难。其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

杜甫诗歌特点

1、取材方面: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

2、思想方面:杜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有“诗圣”之誉。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

3、手法方面: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杜诗也善于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于景。

4、语言方面:杜甫写作态度非常严肃,语言精炼,用字准确,形象生动,多姿多采,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