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探索 > 恒星变成黑洞的过程(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恒星变成黑洞的过程(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时间:2023-05-11 23:25:58 点击量:8483 作者:宏英资

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以下是对"恒星变成黑洞的过程"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

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连中子间的排斥力也无法阻挡。中子本身在挤压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剩下来的是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由于高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

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一定小于史瓦西半径),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黑洞”就诞生了。

宇宙黑洞如何形成

宇宙黑洞的形成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

宇宙在早期由于局域空间的物质分布过于密集,导致物质直接坍塌所形成的黑洞。它们的形成机制有别于通常情况下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可以想像的是,彼时的宇宙与当前它几乎空荡荡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极早期宇宙的温度***,物质分布也呈现出极为稠密的等离子体态。原初黑洞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打个通俗的比喻,这就像在一锅浓稠滚烫的热粥里撒上了一把黑芝麻。

恒星是如何变成黑洞

当一颗恒星到了生命后期,星球里面的燃料燃***完了就会形成黑洞。

在宇宙中,一个天体形成黑洞,基本上就是在它死亡的时候。当一颗恒星到了生命后期,星球里面的燃料燃***完了,就没有任何的力够阻止引力的坍缩。如果它本身的质量足够大,这时候就可能形成一个黑洞。不过在大部分时间,一颗恒星都是保持稳定的。

因为不同的恒星大小不一样,它们“死亡”之后,有些会形成黑洞,有些不会。恒星死亡的规则看起来很简单,如果恒星不是那么大,那么它会燃***成一个叫做白矮星的富含碳的残余物,如果它足够大,恒星就会爆炸,超新星爆炸等,或坍塌形成中子星或黑洞等。

黑洞

历史上,第一个意识到一个致密天体密度可以大到连光都无法逃逸的人是英国的自然哲学家约翰·米歇尔。他在1783年写给亨利·卡文迪什一封信中提出这个想法的,他认为一个和太阳同等质量的天体,如果半径只有3公里,那么这个天体是不可见的,因为光无法逃离天体表面。

1796年,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预言:“一个质量如250个太阳,而直径为地球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中最大的发光天体,却不会让我们看见”。拉普拉斯依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求得黑洞半径。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