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勤学好问 > 千里共婵娟全首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全诗是什么)

千里共婵娟全首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全诗是什么)

时间:2023-08-19 18:26:36 点击量:3429 作者:羿问玉

《千里共婵娟》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主要描写中秋佳节时皎洁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万家团圆的美好祝愿。诗歌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借用一个汉朝诗句,通过与明月相呼应的手法来营造出浓郁的诗意氛围。接着,诗人又写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现出自己对于远方之事的疑惑和无奈,更加突显了他对于故土的深深眷恋。在后面的几个小节中,张九龄侧重强调了月亮在中秋节这个特殊日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里的“初见”可以理解为最初遇见情人的那一刻,而“秋风悲画扇”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当今世界的落寞景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情人”或许早已离去,但月亮却依然孤高地挂在天空。因此,张九龄提醒我们:人生短暂、事物易变,珍惜当下的美好,别忘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最后一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万家团圆的祈愿,他唱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非常有名,也是全篇中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核心所在。通过“千里共婵娟”这样一句富有浪漫气息的措辞来强调“合家欢聚”的愿望和期盼,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于民众幸福与前途的关切和关注。总而言之,《千里共婵娟》不仅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和抒情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更让人们从多个角度认识到国家、民族、文化和个体生命等复杂而又紧密相关的问题。

《千里共婵娟》是一首充满浪漫和神秘感的古诗,这首诗写的是两个相爱的人距离遥远,只能仰望星空中明亮的月亮,用月亮作为情书来表达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

千里共婵娟,这句话意思是说,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可以看到同样美丽的月亮。实际上,这是一个民间传说:当湖南岳阳楼的杨贵妃向西安唐玄宗许下“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时候,正值月圆之夜,两人都在看着天上的皎洁的月亮,于是就有了:“千里共婵娟”这句话。

接下来的几句话则在描述月亮弯弯如钩,短长不一的形态,让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人也会被月亮所感染,悲欣交集地流连忘返。

最后句“此夜情人节”,把整首诗推向更深层次的含义,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秋节被视为是情人节,代表爱情的甜蜜与美好。

《千里共婵娟》这首诗篇虽然意境深远,但并不难懂。它讲述了一种遥远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是人们对月亮的颂扬和赞美。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仰望天空,就能看到同样的明月,距离再遥远,两个相爱的人永远都可以用月亮来传递他们之间的感情。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