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勤学好问 > 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

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

时间:2023-06-06 10:26:12 点击量:3924 作者:尧琼英

本文主要介绍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四位***吝啬鬼,包括塞万提斯的巴勃罗·彭萨,狄更斯的埃比尼泽·斯克鲁奇,但丁的弗朗西斯科·马里亚、夏洛特·勒内。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和作品中发现,虽然吝啬成性,却因此刻画出了形象深刻、描写精致的人物形象。

1、四位吝啬鬼的生平与作品概述

四位吝啬鬼分别来自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诗人也有小说家,共同点是都以“吝啬”为主题在其作品中展示了人性的丑陋一面。

首先是塞万提斯笔下的巴勃罗·彭萨,《堂吉诃德》的主角之一。彭萨是一个身无分文的***,整日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对待金钱非常节俭,甚至到了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花一分钱的地步。但他善良、仁慈,曾经帮助了堂吉诃德这位荒唐骑士。

其次是狄更斯笔下的埃比尼泽·斯克鲁奇,《小气财神》的主人公。斯克鲁奇是一个职业银行家,在生意上非常精明,但对待金钱却异常小气,甚至连炭火都要跟雇员抠门计较。但在三个鬼魂的教导下,斯克鲁奇重归良心,变得慷慨大方。

第三位是但丁描写的弗朗西斯科·马里亚,《神曲》中出现过。马里亚是佛罗伦萨的前***,被描述为“恶棍”,因力图控制全城而采取残暴手段,事后还与罪恶同谋,最终被判入地狱受苦。

最后是夏洛特·勒内笔下的约翰·佛格尔,《简爱》中的反面角色。佛格尔是雇主罗切斯特的财务管家,非常要求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精打细算。虽然没有出现斯克鲁奇般的魔幻转变,但他在小说中被描写得极为生动

2、吝啬鬼形象与人性分析

四位吝啬鬼的形象不同,但都把吝啬这种丑陋的品质表现得***。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吝啬是一个多面性的概念,既可能来自于经济因素(如彭萨),也可能源于权力欲望和控制(如马里亚)。无论其原因如何,妄图通过积攒金钱或者占有物资去实现某种目标,最终只会导致心灵的空虚和文化价值的缺失。

另一方面,吝啬的角色似乎更容易令人接近,给读者带来一些安全感。狄更斯笔下的斯克鲁奇就是个例子,他刚开始大部分人并不讨厌,而是认为他勤俭节约,还能成功经营银行。直到鬼魂出现之后,读者才会逐渐认识到他的真正面目。

但是,这种“接近感”往往夹杂着惊恐和悲怨。因为吝啬鬼所代表的并非单纯的个体主义或经济行为,而是人性本质的探索,包含了对物欲、权力等问题的道德思考和规范的建立。

3、吝啬鬼形象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塞万提斯、狄更斯、但丁与勒内都是享誉全球的文学巨匠,其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中,吝啬鬼这一形象也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符号和主题。

首先,吝啬鬼通过描述冷漠和自私的细节,把阅读过程转化为了审视人类灵魂和伦理观念的场所。如彭萨捡起废料却不舍得花钱买新的东西,斯克鲁奇跟雇员计较工资却舍不得送点礼物给客户,都是***代表性的例子。

此外,在文学创作中,吝啬鬼还承载了对财富和利益关系的思考和揭示。从斯克鲁奇变成大方绅士开始,狄更斯就把经济危机、阶级矛盾等主题融入小说情节之中;勒内也在《简爱》中探讨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问题。

4、四位吝啬鬼形象的现实意义

除了纯粹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思考,四位吝啬鬼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正如笛福所说:“人类决不可能完全肯定自己,***能做的就是以影像动态展示这种无边际的存在。”

四位吝啬鬼的形象恰好呼应了这个观点,他们既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坏脾气”、“抠门”的人物画像,又超越了日常生活限制,透过文学艺术的手段,真正地显示出人性固有的缺点和弱点。

因此,在阅读和思考四位吝啬鬼的故事时,我们不仅能认识到人性的黑暗面,还可以启发自己进行一些积极的反省和改变。

总结: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吝啬鬼”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又是关于人性、财富和道德的重要探讨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