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百科问答 > 玉不能一带一摘(佩戴和田玉的禁忌,带玉有什么讲究)

玉不能一带一摘(佩戴和田玉的禁忌,带玉有什么讲究)

时间:2023-06-05 02:25:34 点击量:3403 作者:节良骥

玉是中华文化瑰宝,被誉为“圣品”,但其美丽也与传说有关。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玉不能一带一摘的原因、玉在古代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玉的神话故事。

1、珠玉无价

玉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素有“王者之石”、“***之宝”的美誉。 陶渊明曾写道:“桂折鲜于林,土连八月霜。葵出不居家,时有落花香。”这里的玉就是指白玉,具有坚实、洁净、温润等优良特性。

然而作为***材料的和田籽料白玉则更显贵重: 2010年8月18日,在北京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代雕刻精美的和田边白15级冰种玉貔貅,经过激烈竞争, 最终以2125万元成交。

如此高额价格也导致玉不能一带一摘,因为玉的珍贵性和文化价值无可替代。

2、古代玉器制作技艺

自商周以来,玉器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业中最重要的一种产品。而在古代,玉被视为权力的象征与荣誉的标志,既是君主之物,也是臣民群众甚至农民百姓所喜爱的东西。

虽然材料不同,但拥有***运动学设计的玉镯让人感到它们轻盈优雅。这超乎我们对玉石特性的认识,更反映出古代玉匠对素材加工、形态制造、操作配合的精湛技艺。 仅靠刀锋的锋利度远远做不到这点,这就是当时他们掌握的化学依据——“润滑剂”秘方。

同时也丰富了民间故事: 《白蛇传》大家都知道,其中白娘子穿越城市找寻借巧算计白金钗的机会,她突然看到摊位上一件身长近尺、色泽如橄榄核心,形似白蛇的带着光晕,登时就爱上了它。

3、古代玉器在神话中的地位

虽然自古以来我们就将玉器视为圣品,但人们对于玉之敬重可能源于更久远的精神信仰——神明禁锢。

传说中夸父好不容易抓住日头,一路奔跑到中国境内时,其熊掌上握有一块五彩斑斓、邮山上出现过的美玉。 当他发觉身体即将被阳光灼伤,急忙扔下玉逃走。这块玉落地后化作两尊雕像,便是那***的夫妻恩爱象征“鸳鸯戏水”。

类似于此的玉神话还有很多,如孟姜女哭长城;神农嫁接桃花等。

4、古玉文化在现代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古玉文化正在得到新的生命力和价值。从纪念章、收藏品、个性首饰到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艺术品,玉石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固然我们不必奉行古人观念中那样极端的“玩”。但同时,也要明智地理解、欣赏和使用玉文化——尊重其本质属性、珍惜它所蕴藏的丰富内容, 并从中汲取生命力与灵感,使之得到适度而充分的发挥。

总结: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器物制作和信仰。随着时代的演变,现代人对玉的认识和使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其美丽和价值始终存在。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