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勤学好问 >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中的主人公是谁)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中的主人公是谁)

时间:2023-05-30 12:25:59 点击量:4816 作者:类山槐

1、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鲁班。 2、从前,有个叫鲁班的人,以手巧闻名,被奉为匠师之祖。行家们对他敬重得五体投地。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以下是对"班门弄斧的主人公"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班门弄斧写的主人公是谁 班门弄斧的典故

1、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鲁班。

2、从前,有个叫鲁班的人,以手巧闻名,被奉为匠师之祖。行家们对他敬重得五体投地。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搞,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3、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4、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中的主人公是谁

何谓班门弄斧?班,指鲁班,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是一位受人敬重的人物。后人常把行家或***与鲁班等同起来,由此便产生了“班门弄斧”之说,以比喻自己在行家面前献丑。柳宗元在《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一文中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和欧阳修给梅圣俞信中的“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就是这种自谦的说法,但也有用来讽刺那些不自量力者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本事的。这以明代诗人梅之焕作《题李白墓》一诗中“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代表性。这些都是史载,至于是否正确,我们不去考究,只想说明在现在,“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多倾向后一种说法。但笔者却不以为然,私下认为,应该多多提倡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故事朝代在哪里主人公是谁

班门弄斧的主人公是谁?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般的传说。有的说李白晚年游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夜晚他的小船停靠在采石江边(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境内,北临长江),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落江而死。

  因此在采石便出现不少以李白的事迹为主题的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zhé)仙楼、捉月亭等,引来了很多的文人雅士前来参观。

  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留的诗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的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自不量力。

  鲁班,据说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也称鲁般。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鲁班奉为木匠的始祖,因此自然没人敢在鲁班面前卖弄自己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要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被称为“鲁班门前弄大斧”,简作“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班门弄斧是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

班门弄斧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示例】: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同他乱谈。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近义词】:布鼓雷门、贻笑大方

【反义词】: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歇后语】:鲁般面前抡斧头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指能力不如人

【成语故事】:唐代“诗仙”李白酒醉落江而死,葬在当涂牛渚山上的采石矶。历代文人墨客均在此留诗凭吊,明朝诗人梅之涣有自知之明,题诗“采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坛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