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百科问答 >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时间:2023-04-10 00:25:02 点击量:6755 作者:皇雨凝

小伙伴们,你们好,如果你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分别是谁不是很了解,今天小编给大家解答一下你们心中的疑问。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下面就来解答关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文章目录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分别是谁

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其中,《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大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秦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齐国。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指的是什么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是什么

春秋五霸是五个君王,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

一、春秋五霸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290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仅据鲁史《春秋》记载的军事行动就有四百八十余次。

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这些大国之间还互相攻伐,争夺霸权。历史上把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其说首见于《左传》。

关于春秋五霸,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两种***代表性的:

1、《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二、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末期(东周灭亡前夕)七个较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无数次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从数百减少到数十。

到战国后期,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诸侯国,分别为燕国、秦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魏国,合称为“战国七雄”。

在这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燕太子丹谋刺秦王政失败导致身死国灭后,公元前221年,秦军进而围临淄灭齐,结束战国群雄割据。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