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勤学好问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时间:2023-05-22 10:25:30 点击量:6089 作者:宝北嘉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以下是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的自转。(2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晨线—夜到昼;昏线—昼到夜。

2.地转偏向力作用效果: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运动速度越快,地转偏向力越大;越向高纬,地转偏向作用效果越明显。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3.地方时

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图册11页。

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例如: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八区**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度116°E的地方时。

时刻的计算

区时:1.确定**经线(时区) 2.东加西减(时区之差)

地方时:经度差15度,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差1度,地方时差4分。

日期变更线:两条,即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和零时线(24时线)。日界线在180 º经线附近,但并不完全重合。零时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自东向西变化的。

日期的计算

穿过零时线,东加西减,计算方法和时刻的计算相同 (即,地方时计算的结果在0和24区间之外,大于24,日期加一天。小于0,日期减一天);

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东减西加。

就这些了,还要什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有什么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交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地球不透明,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使地表产生昼和夜的区别。如果地球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那么昼夜更替周期将不是一日而是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与地表热量平衡相联系的一切过程都将发生和现在全然不同的变化。例如,巨大的昼夜温差将会引起十分强烈的风暴,过度的炎热和严寒将会造成生物的灭绝等。但由于地球有自转,昼夜更替适中,地表增温和冷却不超过一定限度,生物才得以生存,其他许多过程才不朝极端方向发展。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一个地方的正午时候,距其180°经度处却正当午夜。这说明地球表面每隔15°经线,时间即相差1h。人们据此划定地球时区。全部经度360°,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经线为中心,包括东西经各7°30′的范围为中时区。东西另外各15°经度为东1区、西1区;如此类推,至东西12区,即以180°经线为中心的时区。在同一时刻,180°经线以东是前一日的结束,以西却是次一日的开始。

4、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4、此外,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平面上升,而中高纬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