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探索 > 地球是什么组成的呢(地球由什么构成)

地球是什么组成的呢(地球由什么构成)

时间:2023-05-21 09:25:33 点击量:7076 作者:行梦秋

地球是由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构成的.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地球生物圈覆盖大气圈的下层、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层;大气圈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水圈覆盖了地球表面...,以下是对"地球是什么组成的呢"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地球由什么构成

地球是由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构成的.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地球生物圈覆盖大气圈的下层、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层;大气圈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水圈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96.5%是海水,3.5%是淡水).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壳是内部圈层的最外层,由风化的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所以地壳也可称为岩石圈,占地球体积的0.5%;从地核外围约2900km深处的古氏不连续面一直延伸到约33km深处莫氏不连续面的区域被称作地幔;地核位于古氏不连续面以内,地核又以雷门不连续面为界分为两部分:半径约1250km的内核,以及在内核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约3500km的液态外核.

地球是由哪些结构构成的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特别的晚,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简单的概括,地球就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的。

地球不是均匀的,地壳的厚度不相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和地壳是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的面构成。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地幔,剩下的大部分在地核。人们居住的环境只是整个地球的一小部分。主要由一下的几种成分构成(下列数值×10^24千克):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大气=0.0000051、海洋=0.0014、地壳=0.026、地幔=4.043、外地核=1.835、内地核=0.09675。

地核虽然可能会有一些较轻的物质,但可能大多是由铁构成的,地核的温度是地球上温度最高的地方。

地幔分为上下地幔,上地幔多是由铁/镁硅酸盐构成,下地幔则可能是由硅,镁,氧和一些铁,钙,铝构成。地壳则主要是由石英和类长石构成。地球的化学元素组成成为:34.6%铁、29.5%氧、15.2%硅、12.7%镁、2.4%镍、1.9%硫、0.05%钛。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相当于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具有圈层状特点,由外向内分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核是液态的。

一、科学家通过地震波等探测手段,对地球的整体结构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将地球整个岩质球体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厚度不一,可能很多人对这三个部分无法想象,那我们将地球比作是一个鸡蛋,通过鸡蛋你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了。

二、地球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地热增温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近地心的温度几乎不变。地核与地幔之间以古登堡面相隔,地幔与地壳之间,以莫霍面相隔。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可能是固态的,其密度为10.5—15.5克/立方厘米。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态的,其密度为9—11克/立方厘米。地幔又可分为下地幔、上地幔。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地壳的厚度约33公里,上部由沉积岩、花岗岩类组成,叫硅铝层,在山区最厚达40公里,在平原厚仅10余公里,而在海洋区则显著变薄,大洋洋底缺失。地壳的下部由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称为硅镁层,呈连续分布,在大陆区厚可达30公里,在缺失花岗岩的深海区厚仅5—8公里。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