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学探索 > 恒星是怎么形成的(恒星是怎样形成的)

恒星是怎么形成的(恒星是怎样形成的)

时间:2023-05-20 10:25:40 点击量:7245 作者:苑兴业

一个星系中大多数虚空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大约0.1到1个原子,但是巨分子云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数百万个原子。一个巨分子云包含数十万到数千万个太阳质量,直径为50到300光年。在巨分子云环绕星系旋转时,一些...,以下是对"恒星是怎么形成的"的详细解答!

文章目录

恒星是怎么形成的

一个星系中大多数虚空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大约0.1到1个原子,但是巨分子云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数百万个原子。一个巨分子云包含数十万到数千万个太阳质量,直径为50到300光年。在巨分子云环绕星系旋转时,一些事件可能造成它的引力坍缩。

巨分子云可能互相冲撞,或者穿越旋臂的稠密部分。邻近的超新星爆发抛出的高速物质也可能是触发因素之一。最后,星系碰撞造成的星云压缩和扰动也可能形成大量恒星。

探索过程中的角动量守恒会造成巨分子云碎片不断分解为更小的片断。质量少于约50太阳质量的碎片会形成恒星。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被释放的势能所加热,而角动量守恒也会造成星云开始产生自转之后形成原始星。

恒星形成的初始阶段几乎完全被密集的星云气体和灰尘所掩盖。通常,正在产生恒星的星源会通过在四周光亮的气体云上造成阴影而被观测到。

恒星成年期:

从冷却的红色到高热的蓝色,从0.08到150个太阳质量。恒星的亮度和颜色依赖于其表面温度,而表面温度则依赖于恒星的质量。大质量的恒星需要比较多的能量来抵抗对外壳的引力,因此燃***氢的速度也快得多。

恒星形成之后会落在赫罗图的主星序的特定点上。小而冷的M型红矮星会缓慢地燃***氢,可能在此序列上停留1000亿年至数万亿年,而大而热的O型超***会在仅仅几百万年之后就离开主星序。

像太阳这样的中等恒星会在此序列上停留一百亿年。太阳也位于主星序上,被认为是处于中年期。在恒星燃***完核心中的氢之后,就会离开主星序。

恒星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它怎么能像生命一样循环出现呢

恒星的诞生非常简单就是有氢元素和少量氦元素组成,它之所以能像生命一样循环出现,就是因为恒星消亡后内含的氢元素还没有被消耗完,当在宇宙中飘散受引力作用下可能还会与氦元素结合,随之又出现了新的恒星。在宇宙中恒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恒星是有氢元素和少量氦元素组成的依据理论数据显示,太阳诞生的时间大约在四十五亿年,宇宙诞生时间在一百三十八亿年前。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太阳并不是宇宙中诞生的第一批恒星。可以说整个宇宙中,恒星本身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宇宙中所有的恒星都是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组成,虽然也存在其他的元素,但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恒星是怎样形成的

星云是构成恒星的物质,但真正构成恒星的物质量非常大,构成太阳这样的一颗恒星需要一个方圆900亿千米的星云团。从星云聚为恒星的过程可分为快收缩阶段和慢收缩阶段。前者历经几十万年,后者历经数千万年。星云快收缩后半径仅为原来的百分之一,平均密度提高1亿亿倍,最后形成一个“星胚”。这是一个又浓又黑的云团,中心为一密集核。此后进入慢收缩,也叫原恒星阶段。这时星胚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就要闪烁发光,以示其存在,并步入恒星的幼年阶段。但这时恒星尚不稳定,仍被弥漫的星云物质所包围着,并向外界抛射物质。

恒星的肖像

在静寂的夜空中,人们看到天上的星星都是闪的,除了大小和亮暗之外没有区别。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每颗恒星都有自己的独特相貌。早在中国的汉代,我们

充满智慧的祖先,通过细心观察,已经把恒星分成白、赤、黄、苍、黑5种颜色。1665年,英国的牛顿利用三棱镜发现了太阳的连续光谱,从而知道日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打开恒星相貌奥秘的“钥匙”

1814年,德国的夫琅和费用分光仪作太阳光谱的研

究。他们在暗室的百叶窗上开了一条狭缝,让太阳光通过狭缝照射到一块棱镜上,棱镜后面则是一架小望远镜。夫琅和费通过小望远镜,惊奇地发现太阳的“七色彩带”样的光谱中又出现了许多条暗线。经过反复计数,这样的暗线共有567条之多。根据前人的几项发现,我们已经逐渐了解恒星的真实肖像。恒星颜色的不同,表明各个恒星温度不同,比如白色温度高,红色温度低,所以说光谱是了解恒星的“钥匙”。

恒星是如何形成的

恒星起源于星云,星云你可以和气体类比。比如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分子引力,但为什么气体不会凝聚收缩呢?因为气体分子在无规则运动,热运动和分子引力两个因素制约的结果导致了均一稳定的气体的形成。如果给气体降温,降到某一临界值,气体会液化。

再说星云,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和质子,伴随着膨胀,逐渐降温,从而电子和质子结合成氢原子,这是初级星云。初级星云依靠万有引力和热运动的平衡达到均一稳定,随着宇宙的膨胀,星云温度逐渐降低,从而内部的平衡被破坏,产生微团,并且会吸引更多的物质,引力势能转化为内部的热能,当质量达到某一临界值的时候,恒星内部温度会很高,从而点燃热核反应,最终形成恒星。恒星的核燃料是氢,当氢聚变完全后,转化成的氦又会聚变成碳,最终伴随着一系列聚变,核反应依次发生,最终聚变为铁。然后如果质量太小,就演化为白矮星,质量较大的话,会产生超新星爆发,爆发出的物质形成次级星云,次级星云中含有C、H、O、N等元素,是构成地球和类地行星的物质,次级星云会产生新的恒星和行星,爆发后的原始恒星内核会形成中子星,如果原始恒星质量足够大,会形成黑洞。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